近年来,社会对于学历越来越内卷,读研★★、读博人群不断扩增。可硕博学历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却连年下降,甚至远远低于本科生,这种高学历低就业率的现象被称为“学历倒挂”。而网络平台上针对于这个话题的讨论锁定在了“读博是否还值得”,显然,讨论的出发点已经带有满满的功利主义:更多地读书是为了更高的学历,更高的学历是为了更好地就业。而拥有了高学历却难以就业★★,在功利主义的想法下就显得“倒反天罡”了。
提出这个问题并不是要抛开对现实的分析,相反★,按照现实情况来看,以就业为答案而填写的读书试卷已然朝着低分在发展。★★★“因为大家都考了,所以我也得考★”,是相当一部分考研考博学生的心态,他们可能还没有来得及想清楚人生的真正目标就已经在★“卷”学历浪潮中随风漂流。处于这种心态下★,学生们缺乏对学习的兴趣,对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可能也就大打折扣了,最终收获的只有一纸文凭和几年的疲惫度日★★★。就业市场的面试官在面对广大的求职者时,可能也会偏向于更年轻、活力满满且充满干劲的本科应届毕业生。
诚然,★“为了就业而努力拥有高学历★”是契合现实生活的观念,可能也是大部分人考研、考博的初衷。网络上针对为什么会出现“学历倒挂”的现象也有许多说法★★★,包括博士生队伍扩大、博士教育质量缺乏保障等等,号召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★★★,摆脱★★★“唯学历★★”论★★★。但是跳出冰冷的数据分析,另一个问题同样值得思考:就业就是评判读书的唯一标准吗?或者说,辛辛苦苦地“卷”学历就是为了就业吗?
近日,陕西省学生就业与留学服务中心发布报告指出★★★,2023年全省高校博士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为76.68%,相比2022年下降9.45个百分点;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1★★★.19%,相比2022年上升2.61个百分点。不难看出★★,博士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总体低于本科生,且呈下降趋势★★。(12月19日 大皖新闻)
同样★★★,我不认为就业率低读博就失去了意义。读博是一条十分艰辛的道路,而真正坚定了研究方向或是学习目标的人,必然已经在过程中有所收获★★。所谓“心之所向★★,素履以往”,读书本身就充满意义★★★,当我们不再把它当成★★★“不得不完成”的目标,而是出于自我满足与提升★★,真正从中获得知识与成就,本身就是人生的另一场★★★“就业★★”了。如果你缺乏对读书的热情,放下对“卷”学历的执念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,本科生的就业率并不低于硕博生★★★,而在工作中我们同样可以不断提升自我,充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世界。不论怎样选择,适当考量现实的从★★★“心★★”出发★★★,就是值得★。